图书馆内景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详情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 致敬每一个不平凡的铁路英雄

时间:2022-05-07 浏览量:3946

 

 

 

铁路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南海县,毕业于耶鲁大学,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李四光曾经评价道:詹天佑先生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2019年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存史资治,以启来者。

 

 

 

铁道战士熊汉俊

 

成昆铁路线始于成都平原,途径横断山脉、云贵高原,所经之地不是荒山野岭,就是高温高寒地带,地质环境相当复杂。为了尽快打通这条南部通道,铁道部全力以赴,35万名铁道兵投入施工。

 

传说60年代修建成昆铁路线时,一位叫熊汉俊的战士不幸掉入龙骨甸大桥七号桥墩,为了不拖延工程进度,他被活活灌注在桥墩之中。在被混凝土吞没前,熊汉俊仍在高呼:“大桥修好后,记得告诉我!”直到今天,列车经过此处仍会鸣笛30秒向牺牲的烈士们致敬。

 

英雄埋葬在异国他乡,全世界为之流泪。与解放初期不同的是,中国正在等待繁荣。士兵们进去建设新中国。铁路的建设靠人力,进入西北、北部荒野,知青下乡,困难重重,工作都很惨。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为了人民为新中国作出伟大贡献,他们不怕艰险,不怕牺牲,为建设生命精神纪念碑而奋斗。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能会随着时间而褪色,但刻在人们心中的记忆永远是清晰的。烈士的名字,世界将永远为你,铭记在心。


时间不等人我奋勇向前,革命精神不可能熄灭。笔者认为,缅怀革命先烈,对英雄最好的尊重,就是以他们为榜样,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优良品质,永远牢记使命,不忘本心,永远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牢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新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责任。我们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高铁梦想而不懈奋斗。我们将努力向前迈进,振兴全国人民。

 

 

传奇铁道兵史阜民

 

史阜民,1923年生,河北省乐亭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副排长、中队长等职。195112月在朝鲜战场一次战斗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使人难以置信的困难,用螺丝扳手联结不同型号的铁轨,坚持1小时30分钟,使18列列车安全通过大桥,保证了军用物资按时运到前线,被誉为"人螺丝。为此,铁道部批准史阜民荣立一等功,授予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同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如今,在英雄生前所在单位的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史阜民的人螺丝精神正作为该企业攻坚克难、战胜挑战的重要法宝,他们通过道德讲堂、青年论坛、职工讲堂等各种形式学习革命英雄史阜民的故事,宣传弘扬人螺丝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中,并不断传承下去。

 

 

 

大国工匠李万君

 

李万君,男,1968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李万君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他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先后获得“长春市特等劳模”、“吉林省特等劳模”、“吉林省高级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五一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多项荣誉,并在2012年2017年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他是当代知识型职工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高铁工人的典范。

 

 

 

高铁女神梁建英

 

梁建英,女,44岁,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现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动车组整车研发工作,围绕车辆系统集成和电气系统研发先后取得多项创新性重大成果。青年时代开始,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做起,扎根一线,兢兢业业,在岗位上不断进取,成长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巾帼英雄。

 

近年来,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机遇实施,梁建英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CRH2C)、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永磁电机牵引系统动车组、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等十余项国家、原铁道部、铁总重大项目的研制,取得一系列国家级创新成果。主持规划建设完成包括车辆动力学、振动噪声等19个专业方向的仿真平台和覆盖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电磁兼容和环境等领域15个试验台,并打造了一支由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带头人带领的千余人的研发团队,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马背上的院士吴天一

 

吴天一(1935年6月25日-),出生于新疆伊犁,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2001年,吴天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年青藏铁路开建,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施工条件最艰巨的铁路工程,每年有数万工人在海拔4000米至5072米的唐古拉山作业。高寒缺氧对铁路建设者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是建设高原铁路的一大世界性难题,也是对高原医学的严峻挑战。他说:“国家决定建设青藏铁路时,我激动了很久。因为我知道,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随后,他担任了铁道部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高原医学顾问和二期建设的高原生理研究组组长。

 

他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吴天一“七一勋章”。2022年3月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