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详情 > 正文

关于印发《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2018—2022年大学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1-06   点击:11673

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各学院(部),机关各部门: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2018—2022年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已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各单位,望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西安交通工程学院2018—2022年大学文化建设规划

                  中共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委员会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2018年12月25日


    附件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2018—2022年大学文化建设规划

文化传承与创新既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大学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积淀传承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大学知识创新的动力与源泉,是大学事业发展最深厚的“软实力”,它集中体现着大学的价值追求、精神传统、办学理念、行为风尚及形象识别特征,具有鲜明的导向、激励、规范、熏陶、识别功能。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有助于构筑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动力;有助于净化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助于激发广大师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活力,使大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作用。

为落实《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学院办学特色,继续加强校园主题雕塑、文化景观、文化走廊、文化环境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使校园景观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形成我校富有特色、富有内涵精神的大学文化”发展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当前改革发展实际,特制定《西安交通工程学院2018—2022年大学文化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弘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为基础,优化学校文化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兼容并包、奋发向上”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切实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建设优良校风,培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二、建设目标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传承、弘扬西交院精神,形成与学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一流民办大学风范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品质,使学校的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文化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文化品位显著提升,建设“文雅、兼容、励志、和谐、创新”的高品位的大学文化环境,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大学文化建设涉及到学校的物质和精神、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后的五年内,学校将重点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等四个方面来大力加强和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一)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共同理念、历史传统、价值取向、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引领和感召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内在动力。因而要把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置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

1.构建核心价值引领机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师生广泛开展知识竞赛、报告会、讲座、党日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鼓励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强化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理性思考和实践验证而形成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的总称。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既是一所大学发展方向的保证,也是一所大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当前和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应进一步强化“‘人文、科技、创新’和谐统一”的办学理念。其主要思想表明:

一是当代教育与学习的根本目的乃是培育主体创造新理念,塑造价值,发展科学人文一体的主体意识并表达与实现上述精神产物的多元素质和整体能力。个性主体借此方能激发心灵与大脑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造福人类生活社会。

二是“创新型”社会要求我们以知识创新、学科创新和教学创新来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文化、科学化的强劲动力,使他们的创造性及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培养与提高。这样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成为“三能型”(能教、能做、能创新)教师。

三是人文、科技、创新三者是相互联系与和谐统一的整体,即体现了办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的融合,又彰显出人才培养中崇尚科学、强调创新的价值追求。

3.传承大学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大学作为精神的殿堂,在这种历史进程和时代命题当中,无疑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指一所大学受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等影响,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是全体师生在实践中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代表着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所大学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极富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将为学校注入强大的生命底蕴,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的功效,是学校持续发展、经久不衰、青春常在的根本。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自创建以来,学校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历尽沧桑,锲而不舍,矢志不移,全方位着力建设现代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办学定位,励精图治,抓住机遇,同心“弯道超车”,加快学校改革发展;实施了 “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五年发展目标、十年发展目标、百年发展目标,矢志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业内一流的百年民办大学;学校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着力特色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水平,谱写着“自强不息,修德载物”的壮丽诗篇,实现了跨越式的历史巨变。

建校以来,学校在事业发展中,不断汲取创办者、参谋者、参与者、建设者、教育者、学习者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和力量,以及社会贤达的思想、主张,凝练确立了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大学精神,即:

笃实惟新,负重图强,驰而不息,交通报国

这四句话体现的基本精神指向是:“笃实惟新”为办学理念,“负重图强”为办学行动, “驰而不息”为办学精神状态, “交通报国”为办学目标。

笃实惟新——笃实:踏实、实在,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脚踏实地,诚实守信、躬身实践,埋头苦干。笃实,对师生员工、各级干部都适用;惟新:更新,就是追求创新之意,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而实现确立的志向和目标。

负重图强——负重:担负重任。对教职员工、学生就是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也就是说要求教职员工、学生胸怀大志,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树立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图强:谋求强大、兴盛。对教职员工、学生就是要振作精神,发愤图强、奋发有为,使自己有担当、有能力、有成就。

驰而不息——奔驰向前不停息的意思。即蕴涵恒心可以创造奇迹、量变可以达到质变的哲理,也暗含了我校轨道交通专业特色,激励师生要像高速列车一样飞驰向前,永不停歇。

交通报国——坚持轨道交通办学特色,努力为国家培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精神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我校当前尚属新建本科院校,所凝练的大学精神可以说是确立了“交院人”精神境界的追求方向。久久为功,我校的大学精神将在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实践中,在一代一代“交院人”的传承中不断丰富、成熟、显现。

3.着力践行校训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最集中的表现,是对大学精神文化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是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我校在发展和变革中,形成了“自强不息,修德载物”的校训。这一校训的内涵既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传统,也符合现代大学精神的要求,已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普遍认同。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以校训为内涵的大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文化自觉和精神追求。

校训:自强不息 修德载物

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就应该像乾阳之天的运行那样,不息,自强!修德载物:进德修业,修己安人,增进美德,修习事业和学问,像大地一样容载万物。“修德”重在于以后天修习之德才亦能容载万物。

“自强不息、修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校训体现了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追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型的潜在课程,发挥着塑造师生人格、夯实精神底蕴、引导师生做人做事的功效。校训需要我们深入灵魂去感悟、去深思,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4.加强“三风”建设

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内涵发展、推进学校事业“持续超越”的先决条件,是衡量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我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用词,是结合学校办学实践,通过研究论证并经校长办公会审定,向全校发布的。为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推进我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实现跻身于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行列的目标,必须把“三风”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长期任务。

校风:文明 和谐 务实 奋进

——文明: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独特的道德礼仪。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辉煌。全校师生应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培育现代文明意识,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和谐:和谐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持续超越发展的动力。

——务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科学决策,认认真真搞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体现师生推崇实干奉献的做人品格。

——奋进:意为勤奋、进取,是学校拼搏精神的体现。“奋进”传承着勤奋的创业精神,秉持着科学的态度追求个人进步与学校事业发展,激励师生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立志有所作为。

教风:身正 严谨 博学 敬业

——身正: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要有正派、严谨的作风,在工作与生活中严于律己、言行一致,把“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严谨:严谨是指严谨治学,这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教学也是一种科学,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对待工作严格自律、一丝不苟,传授知识科学规范、正确无误,做到因材施教,确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博学:这是对教师学品、学问、学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敬业:敬业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是教师的人格体现,是教师的精神升华。“敬业”就是要求教师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潜心施教,精益求精。

学风:自律 勤奋 精业 敦行

——自律:就是以遵循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作为大学生,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他律为自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用法规制度约束自己一言一行。

——勤奋:就是勤勉努力、刻苦好学,持之以恒、发奋耕耘。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勇于探索的精神、乐观主动的求学热情和崇尚实践的作风,勤勉、发奋地汲取知识,学以致用,增长才干。

——精业:是为精通专业、精通业务之意。意为大学生要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而精通学业和技能,掌握过硬的本领,并不断精益求精。

——敦行:“敦”是敦促、勉励的意思。就是勉力去做,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敦行”倡导大学生要坚持身体力行,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

(二)制度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只有从价值观念固化为制度形态,才能在实践中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符合大学精神和时代要求的先进的现代大学制度,来推动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1.强化制度意识

在全校上下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纪必严、违章必究的良好风气;要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滥用职权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2.完善制度体系

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章程》为治学治校之本,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坚持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监督保障作用”, 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学校和院(部)的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治学办校能力;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吸引广大师生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形成民主、科学的管理文化,促进学校稳定健康发展。

3.着力建设好质量文化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质量文化在制度层面是塑造行为的主要机制。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质量文化能够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行为和职业道德进行规范和约束,具有明显的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特征,是学校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要强化师生的质量主体意识,积极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学生、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4.规范制度行为

严格用制度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贯彻和落实;继续推行校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制度,确保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检查监督,依法处理违纪违规人员;定期整理和汇编学校及各单位的制度文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5.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营造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文化生态,不断深入推进学校机关作风建设,增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简化职能部门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探索服务师生新模式。

(三)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在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之中。

1.规范公共行为

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在校内外公共活动中时刻注意树立高校教师、学生的良好形象,自信自尊自律,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态度谦逊,言语儒雅,举止大方,行为文明。

2.端正职业行为

规范校内不同类别人员的职业行为,提高职业行为素养。教师的行为要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高尚师德师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生的行为要遵守《大学生守则》,勤奋学习,诚实守信,品学兼优;管理干部和服务人员的行为要体现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3.树立文明行为

全校师生员工要树立文明行为。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强化文明行为,养成文明习惯;要提高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要在社会公共场所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要积极参加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形成共建文明、共享文明的良好氛围。

(四)形象文化建设

1.加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景观是呈现学校文化意蕴和人文气息的物质载体,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校园景观的文化表达,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品味。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要进一步统筹规划校区的功能定位与整体布局,使校区成为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高效、环境优美温馨的大学校园。使楼宇建筑风格与校区总体风貌和谐统一,人文景观建设与园林式环境和谐统一,景观艺术设计与育人理念和谐统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富有艺术审美情趣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小品,设立毕业生和校友纪念林、纪念石、纪念墙等,充分展现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内涵式发展办学思路。

2.展现轨道文化特色

继续加强校园集成雕塑文化建设,展现轨道文化特色。用象征着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学校光明辉煌的未来的雕塑形象,营造校园浓厚的轨道交通文化氛围。重点建设既有大学品位又体现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既传承历史文化又呼应时代主题的校园景观,使之成为提升师生文化素质、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轨道交通文化的熏陶,提升校园文化在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成效。

3.推进视觉形象识别(VI)系统建设

学校视觉形象识别(VI)系统包括校标、校徽、校旗、校歌、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等学校形象的基础性标示,也包括名片、信封、便笺、传真纸、职位牌、来宾卡、公文袋、PPT演示模板、合同书封面、工作证、文化衫等应用性标示等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

视觉识别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通过视觉符码,可将我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专业特色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对内可以强化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对外可树立学校的整体形象,不断强化受众意识,从而获得社会认同。

要加强学校VI系统宣传和推广工作。制定《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管理办法》,规范我校形象视觉符码制作、使用;加强学校VI系统应用和宣传,为出访师生和来访的人员提供学校宣传纪念品,推进学校文化形象对社会的影响。

4.加强学校楼宇命名解释宣传

我校现有11栋学生公寓楼,楼名均以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命名,分别为关中楼石鼓楼白鹿楼岳麓楼应天楼茅山楼嵩阳楼徂徕楼龙门楼东林楼宏道楼等,成为我校传承弘扬祖国历史文化、教育,启迪学生心智的一个独特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理想、激励勤奋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更新公寓楼命名解释标示牌,加强对楼宇命名的宣传,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5.加强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加强对学校宣传视频、画册、单页等传播产品的制作管理,加强校内新闻宣传平台包括官网、校报、广播站、微博、微信等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校内宣传栏、电子屏、横幅等室外户外宣传设施的规范建设与管理,严格升国旗仪式,管控好学校宣传舆论阵地。

6.加强校史文化建设

校史是学校精神传统的历史源泉,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校情教育,促使其认识西交院、热爱西交院的宝贵资源和生动载体。因此,要积极加强校史文化建设。

——校史研究与编撰。成立校史研究与编撰专门机构,制定校史研究项目规划;从《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年鉴》做起,鼓励和支持校内各单位编写本单位发展历史和年鉴;加强学校综合档案室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开展校史资料采集工作,建立完善历史图片库、文字资料库等,推进校史资料收集电子化,为校史研究与编撰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料。

——校史展览馆建设。在2021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前,对现校史展览馆内容进行更新、补充、完善和重建,使其面向师生和校内外长期开放;加强校史史料、实物档案、校友资料的征集工作,丰富展出内容;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建设立体生动的场景式演示系统;培训一支校史讲解志愿者队伍;形成新生入学期间校史教育的制度化。

——校友资料库建设。建立我校校友资料库,加强优秀校友资料的收集;组织校友采访组,有针对性采集知名校友的口述资料、征集实物文献,及时将口述资料分专题整理出版;开展杰出校友评选活动,加强对其事迹的宣传报道;加强校友会建设,密切与校友的联系和交流;制定为校友提供服务的有关办法,给校友返校访问、聚会及回馈母校提供支持与便利。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

成立学校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及重大项目的评估与确定,组织实施各项文化建设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校内各单位指定一位领导成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

(二)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管理

要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一流民办大学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要健全和完善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三)形成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合力

逐步形成党政共同负责、各部门各单位具体落实、师生全员参与的学校文化建设格局。广泛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四)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

要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加大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将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整体预算,设立专项开支,确保各项文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